輸送線日常維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?
輸送線日常維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?
懸掛式柔性輸送線的日常維護是確保設備穩定運行、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環節,需從細節操作、部件檢查、環境管理等多維度落實。以下是分場景的維護注意事項及技術要點,結合實操經驗與行業標準整理:
一、每日巡檢:快速排查顯性隱患
1. 機械部件目視檢查
鏈條系統:
觀察鏈節是否有裂紋、變形(鏈板厚度磨損超 10% 需標記記錄),鏈銷是否松動(可用扳手輕敲,異響處需補油或更換)。
檢查鏈條下垂量:在兩支撐點中間測量,下垂量應≤跨度的 1%(如 10 米跨度下垂≤100mm),過松需調節張緊裝置,過緊需檢查負載是否異常。
導軌與懸掛件:
查看導軌焊點是否脫焊(重點檢查轉彎處、支撐點),導軌槽內是否有鐵屑、雜物(可用磁吸工具清理,雜物卡頓會導致貨物運行阻力增加 20% 以上)。
懸掛支架螺栓需無松動(用扭矩扳手按標準力矩復查,M10 螺栓力矩應達 40~50N?m),防松墊圈無變形。
2. 運行狀態動態監測
空機運行 3 分鐘,監聽驅動系統聲音:
正常運行應為 “均勻嗡嗡聲”,若出現 “咔嚓咔嚓” 聲,可能是齒輪嚙合不良或鏈條跳齒;“尖銳嘯叫” 多為軸承缺油或磨損(軸承溫度超過 50℃需立即停機檢查)。
觀察貨物運行軌跡:
貨物是否沿導軌中心平穩移動,若出現左右晃動或卡頓,需檢查導軌直線度(允許偏差≤0.3mm/m)及滾輪磨損情況(滾輪外圈磨損超 2mm 需更換)。
二、清潔保養:減少磨損與腐蝕
1. 針對性清潔方案
導軌與鏈條清潔:
用壓縮空氣(壓力 0.4~0.6MPa)吹掃導軌槽及鏈條表面粉塵,避免油脂與粉塵混合形成磨料(該混合物可使磨損速度加快 3 倍)。
油污嚴重時,用工業酒精擦拭鏈條(禁用汽油,會溶解潤滑脂),導軌槽內可用軟毛刷配合中性清潔劑清理。
電氣柜維護:
關閉電源后,用吸塵器清除柜內灰塵,檢查接觸器觸點是否有燒蝕(輕微燒蝕可用細砂紙打磨,嚴重時需更換),接線端子無松動(用絕緣螺絲刀擰緊,扭矩符合端子規格要求)。
2. 關鍵部位潤滑規范
鏈條潤滑:
使用針管或專用油壺向鏈節縫隙注入高溫潤滑脂(滴點≥260℃),每運行 8 小時潤滑 1 次,每次每米鏈條注脂約 5g(過量潤滑會吸附粉塵,過少則加速磨損)。
注意避開輸送線下方貨物接觸區域,防止潤滑脂滴落污染產品。
軸承與滾輪潤滑:
滾動軸承采用油槍注入鋰基潤滑脂(NLGI 2 級),每季度 1 次,注脂量為軸承腔體積的 1/3~1/2(過量會導致散熱不良);滑動滾輪若為自潤滑材料,無需額外注油,但需檢查磨損量。
三、電氣系統與安全防護
1. 電氣參數檢測
用萬用表測量電機絕緣電阻:
定子繞組對機殼絕緣電阻應≥1MΩ(500V 兆歐表測試),若低于 0.5MΩ 需烘干或檢修(絕緣下降可能引發短路)。
檢查變頻器運行參數:
頻率設定值與實際運行值偏差≤0.5Hz,電流波動范圍≤額定電流的 10%,若電流異常增大,可能是負載過重或機械卡滯。
2. 安全裝置有效性驗證
急停按鈕:按下后輸送線應在 1 秒內停機,復位后正常啟動(每周測試 1 次,確保觸點靈敏)。
過載保護:模擬貨物超載(超過額定載荷 10%),系統應觸發聲光報警并停機(過載保護閾值需按設計載荷的 110% 設定)。
防護欄與防護罩:檢查驅動輪、張緊裝置等外露部件的防護罩是否齊全(缺失防護罩可能導致人員受傷或異物卷入),防護欄螺栓無松動。
四、特殊工況應對策略
1. 環境適應性維護
高溫環境(>60℃):
增加鏈條潤滑頻次(每 4 小時 1 次),選用硅基潤滑脂(耐溫≥300℃),驅動電機加裝強制風冷裝置(溫升超過 40K 時啟動)。
潮濕環境(濕度>70% RH):
電氣柜內放置吸濕卡(變色硅膠,受潮后由藍變紅需及時更換),金屬部件每月噴涂防銹劑(如 CRC 03083),防止導軌生銹卡阻。
粉塵環境:
配置自動吹掃系統(每 2 小時運行 1 次),在輸送線入口加裝防塵簾,定期清理除塵器(濾筒堵塞會導致吹掃效果下降 50%)。
2. 負荷控制要點
嚴禁超設計載荷運行(額定載荷 50kg 的輸送線,單次承載不得超過 60kg),貨物分布需均勻(單側載荷偏差≤15%),避免集中堆放導致局部過載。
輸送大件貨物時,需在貨物底部加裝輔助滾輪(減少導軌壓力),并降低運行速度(正常速度 0.5m/s 時,大件運輸應降至 0.3m/s)。
五、人員操作規范
非維護人員禁止觸碰張緊裝置、電氣按鈕等關鍵部位,維護時需切斷主電源并懸掛 “禁止合閘” 警示牌(上鎖掛牌制度)。
維護工具需專用化:如調節張緊裝置需使用指定扭矩扳手(避免用力過度導致螺桿滑絲),鏈條拆裝需用專用拉馬,禁止錘擊鏈條強行拆裝。